苏州以其悠久的历史、精致的园林和独特的水乡风貌闻名于世。如今的苏州,不仅保留了古典的优雅与静谧,更在现代发展中融入了绿色生态理念,展现出古与今、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
近日,记者随“激发新动能潮涌长三角”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走进千年古城苏州,探寻这座城市打造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标杆城市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沉浸式感受绿色低碳生活展现的新活力。
从高空俯瞰,在阳光的照射下,大片大片光伏板整齐排列,它们宛如波光粼粼的海洋,吸收着每一缕阳光……
光伏板下,别有洞天。码头是港池装卸区域,一艘艘货船正忙碌地装卸原料货物。码头边,一排排岸电设备静静矗立。
“所有船舶的生活用电都来自这些岸电设备,而电力则来自头顶的光伏板。”常熟龙腾特钢有限公司外协办主任袁燕介绍,每天约有20艘船舶进出,全年吞吐量达1000万吨,而这些船舶的用电需求全部由光伏发电满足。
在可视化平台,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各种数据:光伏发电量、储能系统状态、用电负荷曲线……通过建设微电网,企业不仅可以多用绿色电,还能大幅降低运营成本。
袁燕介绍,“每年光伏及储能可创造收益1121万元。迎峰度夏期间,内部资源可整合具备3万千瓦的快上快下资源,有力支撑电网需求响应和移峰填谷工作。”
“通过能源管理系统和上门服务,供电人员能够为微电网生成详细的‘健康报告’,助力我们根据生产需求优化运行方案,从而实现降本增效。”袁燕说。
在江苏省苏州相城区望亭镇华阳村荣大产业园内,一排排崭新的充电桩整齐排列,顶棚上铺设着光伏板,旁边矗立着储能柜,构成了一座“绿色驿站”。
陆宇成是产业园内的一名员工。刚从老家过完年返岗开工的他,将电动自行车停在棚内,插上充电。他说:“现在我一边上班一边充电,不仅方便安全,而且价格便宜,充一次电才5毛钱,非常实惠!”
电动自行车是当前人们出行的交通工具之一。截至目前,苏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约950万辆。在满足便捷出行的同时,电动自行车乱停乱充、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情况也成为威胁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的问题。
“我们配备了符合新国标标准的充电器,大家过来可以直接充电。同时系统具备自动识别功能,用于识别充电器是否新国标标准,如果用不符合的话会有报警提示。”国网苏州市相城区供电公司总经理郭健介绍。通过搭建数字孪生平台,接入充电桩、充电柜和储能系统平台,实现远程监控。紧急情况下,还可远程执行安全控制指令,做到防患于未“燃”。
“我们凭借光伏发电带来的收益和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带来的收益,可实现运营收支平衡,试点的启用规范了充电安全行为。”荣大产业园物业经理宋春明说。
“随着示范项目的启用,将进一步探索更智能的充电服务,引导市民采用‘满电好回家、充电不进楼’的安全充电新模式。”苏州市相城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仝飞表示,下一步还将挖掘电动自行车密集停放区域,科学规划,大规模推广普及惠民车棚充电服务模式,惠及更多百姓。
碳普惠是我国多层次碳市场体系的重要补充,将个人和企业的低碳行为量化为碳减排量后,通过交易等方式实现价值变现。
“苏州工业园区是首批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之一,碳排放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90%。”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三级职员陶叶炜介绍,苏州工业园区聚集了各类绿色制造企业超100家,企业清洁能源应用、碳减排意愿强烈。
在苏州市相城区的一家从事新兴领域智能控制器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出口型企业里,记者看到了绿色化转型的实践。
“借助供电大数据智能分析,我们发现通风机和空气压缩机能耗较大,决定更换设备。”江苏新安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化推进部经理秦岭说。
2024年,一套碳排放检测系统,让厂区、产线、重点设备等关键碳排放环节实现“可视化”。近180个用电采集终端,依托“智慧碳足迹”管理平台,对企业生产、非生产全环节用能情况进行实时采集。
“整车厂需要产品的碳足迹,我们能够快速通过平台获取、准确算清每件产品的‘碳账本‘。”秦岭说。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于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版权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24 开云电子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TEL: 0512-52036959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紫芙沪宜路53号 邮箱:3136517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