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舟既是传统文化,也是体育运动。在2月19日广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开幕大会上获表彰的2024年度广州市政协履职优秀委员徐强,同时也是一名龙舟运动爱好者。通过龙舟运动,徐强收集民情民意开展调研协商工作。徐强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所提出的提案,不少是泛舟之后所撰写。
“我是广州本地人,从小就在珠江边看龙舟竞渡。”徐强表示,小时候的经历让他盼望着长大以后也能够坐进龙舟里。如今徐强的本职工作,是广州一家机器人公司的总经理。在工作之余,徐强保持着每个周末参与龙舟训练的习惯,“平日工作中,总遇到很多困难。龙舟这项运动,为我提供创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让身体保持健康之余还提高了工作效率。”徐强说,参与龙舟训练后,自己能够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日常工作。
“龙舟对于我不仅是运动,还是我履职政协工作的渠道。”徐强说,参与龙舟运动能够让他认识到不同的人,在广泛接触群众中收集民情民意,并在泛舟过程中观察广州市情。在广州,龙舟经常作为文化传承、全民健身、青少年教育等工作的宣传载体;不少龙舟的推广活动常常深入社区、商圈、学校举办。徐强表示,通过参加龙舟推广活动,他能够深入社区、商圈、学校等地,以龙舟为载体开展更深入的调研及协商工作。
在广州市政协十四届四次会议期间,徐强提交了多个提案及建议。当中的不少提案及建议,正是徐强泛舟广州期间,收集民情民意观察广州市情后所撰写的。
“龙舟的文化传承,目前还是主要依赖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徐强说,通过参与龙舟运动,他听到了共同参与的市民心声,认为广州的龙舟文化存在传承与创新不足、龙舟产业链不完善、龙舟赛事活动缺乏统一规划、不少拥有龙舟运动及文化传承资源的乡村存在基础设施落后问题。结合市民反馈,徐强撰写了《关于以推动龙舟经济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的建议》,建议广州加强龙舟文化传承与创新、完善龙舟产业链、加强龙舟赛事活动统一规划、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
“在广州参与龙舟运动时,我觉得广州的‘水经济’有着深厚的发展潜力。”徐强表示,根据不完全统计,广州有250多条河涌,还有不少湖泊,并有珠江口临海资源。但在发展“水经济”上,广州仍有不少资源待开发。以中心城区珠江河段为例,目前仍主要以市民游客搭乘游船的“珠江游”为主;除了定期开展的国际龙舟邀请赛,几乎没有水上体育、亲水文旅等项目。具有天然山水资源的白云、增城、从化、花都等区,游船、游艇、经营性水上体育项目发展缓慢。综合上述问题,徐强撰写了《关于促进广州“水经济”提质发展,推动水上观光旅游、体育竞技、亲水文旅、水上“百千万工程”的建议》,建议广州一方面升级现有的“珠江游”经营模式,如鼓励游船公司引入国内外高端餐饮文旅品牌经营广州“珠江游”项目,让游客在畅游珠江时享受更优质的服务;另一方面引入或举办更丰富的水上体育竞技赛事,结合城市更新建设大型都市滨水商业中心与水上客运旅游枢纽综合体,丰富珠江广州中心城区河段的“水经济”项目。在中心城区以外,发展流溪河、增江等水域的内河观光旅游、帆船运动、龙舟运动等业务,做到每区有特色。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在开发‘水经济’的同时,也要关注‘水安全’。”徐强表示,去年2月,广州市南沙区发生沥心沙大桥遭船舶撞击坍塌导致车辆落水人员伤亡事故。近年来珠三角各河道,也时有发生船舶撞击桥梁事故。这些事故发生时,信息传达至交通管理、应急部门的耗时相对较长,驾车行经涉事桥梁的司机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到桥梁受损;但现有的科学技术,开发桥梁断裂坍塌智能声光报警系统并不困难。结合自己对技术的了解,徐强撰写了《关于桥梁加装断裂垮塌智能警报系统的建议》,建议广州优先在风险较高老旧桥梁,安装融入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桥梁断裂垮塌智能声光警报系统,以便司乘人员、交通及应急管理部门第一时间掌握桥梁受损信息,减少人员和财产损失。
Copyright © 2024 开云电子监控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TEL: 0512-52036959
地址: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紫芙沪宜路53号 邮箱:3136517822@qq.com